在西方文化史上,古罗马具有重要的代表意义。它延续了1200年,经历了王政时代、共和时代和帝政时代,版图不断扩张,横跨欧洲和北非,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工商业和高利贷业兴盛,奴隶制经济取得巨大的发展,在物质和精神文化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对后世的西方文化有相当大的影响。威廉·麦克尼尔说:“罗马政府是个集贵族政治、寡头政治和民主成分于一体的奇特混合物。”而马文·佩里则说:“它超越了城邦制狭隘的政治框架,创立了一个将地中海世界的不同国家合为一体的世界国家。”这里我们先说说古罗马王政时代。
如果说尼罗河是埃及人民的生命之源,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摇篮,那么台伯河就是罗马人民的母亲之河。罗马建城立国有一段优美的传说,说的是古希腊人攻破特洛伊城后,特洛伊人伊利亚德带领着一帮人逃了出来。逃亡者的船只在大海里漂泊了很久,最后海风把他们吹到岸边,疲惫不堪的逃亡者决定在这里定居下来,这里是意大利东岸的台伯河畔拉丁姆区。伊利亚德的儿子在拉丁姆区建立了一座城市,取名为亚尔巴·龙伽城。此后王位代代相传,至国王努米托尔时,王位被其弟阿穆略篡夺。为了防止哥哥的后代向他复仇,阿穆略强迫努米托尔的女儿西尔维亚做了女祭司,由于女祭司是不准结婚的,所以阿穆略认为哥哥不会再有后代,不会有人向他报仇了。
然而战神马尔斯却爱上了西尔维亚,并让她生下了一对双胞胎。阿穆略听到这个消息后又恨又怕,他马上派人杀死了西尔维亚,并让女奴把两个婴儿装到篮子里扔到台伯河里去。由于当时台伯河正在泛滥,白浪滔天,战战兢兢的女奴把篮子放在河边转身就走了。
没想到篮子被河水冲到岸边的一根树枝上,一头到河边饮水的母狼循着孩子的哭声走了过来,这头母狼刚刚失去幼崽,伟大的母爱不仅没有让它吃掉这两个孩子,反而用狼奶喂养了他们。刚好看到这一幕的牧人于是在母狼离开后,就把这两个小孩带回了家,给他们取名罗慕洛和勒莫。后来兄弟俩在明白了他们的身世后,一起领导了亚尔巴·龙伽城人民起义,杀死了残暴的阿穆略,又找到隐居乡间的外公,把政权还给了他。
罗慕洛和勒莫做完这些事后,不愿再留在亚尔巴·龙伽城,他们决定在台伯河旁的7座山丘上、母狼发现并哺育他们的地方另建新城。只是兄弟俩在给新城取名时发生争执——他们都想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最后罗慕洛失手打死了勒莫,并以自己名字的头几个字母(拉丁字母Roma)作了城市的名字——这就是著名的罗马城城名的来由,所以罗马又称“七丘之城”。罗马城的建立标志着罗马王政时代的开始。
事实上,在公元前第一千纪初期,拉丁姆地区已接受了维兰诺微文化,经济有了较大发展,这里的平川地带土地肥沃,且有良好牧场,农牧产品北运于伊达拉里亚以换取其工艺较高的金属产品,同时在台伯河入海口的奥斯提亚附近有盐场出产优质食盐,由此循台伯河将盐东运内地,这样就形成了南北向和东西向的贸易大道,它的一个主要交叉点热闹非凡、商贾云集、经济发达,这就是日后的罗马建城之处。
这里不仅地位适中,各种影响能够辐射到意大利整个东岸地区,而且由于台伯河上还恰好有一座小岛,便于搭桥渡河,东岸俯临此岛的还有巴拉丁、卡彼托林诸丘,有利于当地居民控制大桥和保护商旅。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来属拉丁姆边缘地带的这个渡口便受到拉丁人的重视,一些人相继来此定居,这就是罗慕洛建城的历史背景。
在罗慕洛执政期间,罗马在人口规模和经济水平上已接近建立奴隶制小国的条件,但社会制度仍属于军事民主制。罗马王政时代的七王可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前四王拉丁族人、萨宾族人交替时期尚属原始社会末期,后三王的伊达拉里亚统治时期才开始真正建立起国家。
前四王的军事民主制表现在罗马社会仍盛行氏族制度,以父权制家族组成的氏族仍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氏族之上有胞族(库里亚),各胞族聚集组成部落(特里布),故罗马历史上的民众会分别有库里亚会议和特里布会议之名。10个氏族组成1个库里亚,10个库里亚组成1个特里布。当时罗马、萨宾部落联盟,亦即日后的罗马城市公社包括3个特里布、30个库里亚、300个氏族,总称“罗马人民”。此时部落内部已无拉丁、萨宾族系之分,反映了联盟基础之牢固,同时也显示了地缘关系将代替血缘关系新趋势的最初萌芽。
军事民主制的三要素人民大会、长老议事会和军事首领在当时的罗马则分别体现为库里亚会议、元老院与“国王”。库里亚会议由氏族全体成年男子参加,但议事投票以库里亚为单位(即每个库里亚有1票之权)。库里亚会议有权通过或否决一切法令,选举包括国王在内的各级军政人员,决定战争和审判重大案件。
元老院由300氏族长组成,它为库里亚会议准备议案并作国王的顾问,按理并无实权,实际上却能操纵库里亚会议并对国王施加决定性影响,因为元老院代表氏族贵族势力,氏族成员已处于他们的统治之下,故实际上元老院有审批或否决库里亚会议决议之权,选举国王亦由其一手包办,终于形成元老院在外交、财政、征兵、媾和等大政有决定权的传统,在以后的罗马历史上也长期不变。
国王集军事首长和最高祭司的职能于一身,但一般说来尚无民政权力,氏族部落的内部事务皆由库里亚和氏族自行集会处理。每当老王去世,元老院宣布“虚位”,王的权力暂归元老院。在此期间,元老院指定一名贵族元老担任“摄政”,5天之后由他指定新的摄政并移交权力,依次轮流,直至选出新王为止。尽管此时王位并非世袭,但由于氏族长和参加元老院的元老一职往往由每一氏族中的显贵家族世代相传,也就是说,氏族贵族的权势实际上已是世袭,这确定了日后罗马社会中贵族势力始终根深蒂固的传统。
罗马的军事民主制在第四王安库·马尔修斯死后以伊达拉里亚人夺得王位而宣告结束。当时罗马在城市建设、水利开发、工商业经营等方面都得依靠伊达拉里亚人,特别是在国际贸易方面,不仅农牧产品的北运和海盐的内销主要由他们经手,当时新发展的一种贸易——贩运来自海外的雅典陶器、油、酒和工艺品等等,更全归他们垄断。不少伊达拉里亚的贵族、商人、奴隶主连同大批工匠纷纷移居罗马,形成不小的社会势力,最终他们夺得王位。
到第六个国王塞维·图里乌斯时,此时罗马已经有了阶级分化,不但出现了奴隶主和奴隶,而且还有贵族和平民。塞维·图里乌斯针对当时阶级变动的情况,进行了一些改革。在军事方面,他将能服兵役的公民按财产划分为5个等级,每个等级提供数目不等的军事百人队,共计193个百人队;在行政方面,他创立百人队大会,取代了库里亚大会的宣战、选举、审判权力。193个百人队,每队有一票表决权;他还将氏族部落按地区划分为4个区。塞维·图里乌斯的改革完成了古罗马由氏族制向国家的过渡。
由于图里乌斯限制了贵族的势力,提高了富有平民的政治地位;平民也被允许参加氏族的全民会议,尽管其表决权受到一定的限制。这样,罗马社会向前发展了一大步。
在图里乌斯的儿子赶走了篡夺父王王位的姐夫后,罗马人民决定不再需要王,而是选出两名最初称为行政长官、后改名为执政官的官员,任期一年。第一任执政官是图里乌斯的儿子和卢修斯·塔克文·柯拉汀。公元前509年,建立起由罗马贵族掌权的罗马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