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世纪出现危机后,原先住在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地带的日耳曼人,加快了向罗马帝国境内迁徙的步伐。从3世纪中叶到6世纪,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越过莱茵河向罗马帝国迁徙、移民,逐渐占领了卢瓦尔河以北高卢的大部分地区。481年,法兰克诸部落中处于明显突出位子的萨利安法兰克人的一个首领契尔德利克亡故,于是,他15岁的儿子赫洛维格成为萨利安法兰克人的军事首领之一,486年,赫洛维格联合法兰克其他部落夺取了法兰西岛,开始向南扩张。
496年,赫洛维格率三千亲兵在兰斯接受洗礼,皈依天主教,这一举动让罗马教会和罗马贵族人心振奋,因为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罗马基督教会和罗马贵族失去了靠山,他们急于在新建立的王国中寻找自己新的政治支柱。维也纳主教阿维图斯写信给赫洛维格说:“你的信仰是我们的胜利……神圣的天意已赋予你作为我们时代的主宰者”。罗马教皇阿那塔秀斯二世致书赫洛维格希望他成为支撑基督教会的“铁廊柱”,为此基督教会“将赋予你对你所有敌人的胜利”。在教会和罗马贵族的支持下,500年,赫洛维格征服了勃艮第王国,507年又将西哥特人赶出了高卢,508年东罗马皇帝授予赫洛维格执政官的称号。在赫洛维格去世前,高卢大部分地区已被统一起来,赫洛维格成了高卢的最高统治者。在数十年之内,赫洛维格努力剪除竞争对手,统一法兰克各部,完成了由军事首领向国王权力的转变。
511年,赫洛维格去世,法兰克王国遗留给他的子孙去统治,史称墨洛温王朝。在公元七世纪的夕阳下,法兰克墨洛温王朝的时代终于要结束了。软弱的国王无力庇护他的臣民;面对混乱年代里的那些灾祸:战乱与瘟疫以及沉重的赋税,那些仅仅拥有小块土地的农民是无力抗拒这些洪水猛兽的。在饥荒的年代,他们甚至只能吃青草与麦秸,最后全身肿胀而死。低矮的茅舍中时时回响着绝望的呼喊,他们信仰上帝,但上帝却无法拯救他们。
历史呼唤伟大人物的出现,上帝终于派出了他的使者——查理·马特,外号“铁锤”的男人,中世纪杰出的政治家与军事家。他依靠自己的智谋与武力,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既为他的后代赢得了无限荣耀,同时也挽救了国家分崩离析的命运。
在查理的统治下,中央把土地作为“采邑”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再把它封给自己的臣下,层层分封,层层结成主从关系,形成阶梯似的等级制,这是西欧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本特征。封主有责任保护封臣,封臣必须忠于封主。伴随着采邑制度的确立,新的阶层——骑士也产生了。“骑士脱离了其蛮族和异教的背景,而被整合于基督教文化的社会结构中。结果,骑士像神甫和农民那样,被视为社会不可或缺的三个器官之一。”骑士作为最低一级的封臣,履行其军事义务,冲锋陷阵,在欧洲史上他们留下了无数的传奇故事。
732年,阿拉伯军队在其西班牙总督阿卜杜拉·拉赫曼的率领下入侵法兰克,试图将真主的箴言传遍大地,让新月取代十字。查理·马特得知消息后,迅速征集人马,双方最终在普瓦蒂埃城附近相遇。在这场遏制了阿拉伯军事力量向西欧扩张势头的战斗中,阿卜杜拉·拉赫曼毙命,查理赢得了“铁锤”的称号。可以想像,假如这次战斗失败,也许就不会出现现今的西欧文明了。
当查理·马特将他的长剑指向下一个目标伦巴德时,上帝却将他召唤而去,741年,查理·马特的躯体躺在了圣丹尼大教堂冰冷的石棺之中。然而,他的事业在继续进行,他的儿子矮子丕平最终终结了墨洛温王朝名存实亡的统治。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矮子丕平通过两次战争为教皇消除了最大的敌人,赠给了教皇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土地;教皇则授予了丕平自己无权授予的称号,同时在教皇的默许下成为法兰克王国的新君主。总之,这是一笔彼此都满意的交易。751年,在苏瓦松,丕平由美因茨大主教圣卜尼法斯涂油称王,加洛林王朝正式建立。
丕平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查理和卡洛曼平分国土。查理获得奥斯特拉西亚、纽斯特里亚的大部分以及卢瓦尔和加龙两河之间的地方,而卡洛曼则获得勃艮第、普罗旺斯、阿尔萨斯、阿勒曼尼亚和阿奎丹的东南部分。两年后,卡洛曼因病离开人世,于是查理便被拥戴为惟一的王。
769年,在查理上台的第二年,他继续他父亲发动的阿奎丹战争,这是查理即位称王后的第一次战争考验。结果查理一战告捷,吞并阿奎丹。五年之后,应教皇的邀请,查理挥兵直指伦巴德,尽管遭到了法兰克显贵的反对,但是查理还是击败了伦巴德国王德西德里乌斯,迫使其投降。这样,查理完全征服了意大利,并把他的儿子立为意大利国王,而罗马则重新回到了教皇哈德良的控制之下。
事实上,对查理的真正考验才刚刚开始,旷日持久历时33年的萨克森战争几乎贯穿了查理统治的始终。
萨克森人是公元3世纪时在莱茵河下游与易北河之间形成的部落联盟,因为他们喜欢佩戴大刀,所以被称作萨克森(意为大刀)人。自由的萨克森人知道,如果被法兰克人征服就意味着沦为农奴,于是他们掀起大规模起义,击溃法兰克军队,杀死传教士。然而,面对查理的天生将才,萨克森人最终还是失败了:他们被迫放弃了本族的宗教信仰,改信基督教;他们的领土作为萨克森边区被并入法兰克;他们的民族最终也被法兰克同化。
在萨克森战争进行的同时,查理还对东方的巴伐利亚和阿瓦尔汗国进行远征。787年查理陈兵莱希河畔,巴伐利亚公爵屈服,沦为法兰克国家的伯爵区。通过8年的战争,查理的剑锋指向潘诺尼亚,征服了阿瓦尔汗国。778~801年,查理两次出兵西班牙,最终夺得了包括巴塞罗那在内的埃布罗河以北土地,建立起西班牙边区。
在不停的征战中,查理终于建立起了一个大帝国,它的版图从易北河畔到比利牛斯山南麓,从北海到本内文图姆,大致与原西罗马帝国的版图相当。800年的圣诞节,查理为教皇立奥三世恢复罗马秩序,来到罗马,被教皇加冕为“查理·奥古斯都,神所加冕的伟大而赐予和平的皇帝”,王国遂称“查理曼帝国”。这样,在西罗马帝国灭亡300多年后,西方历史上又出现了一位罗马皇帝,新的奥古斯都诞生了。拜占庭帝国后来也不得不承认了查理的皇帝地位。
在查理曼大帝执政期间,发生了称为“欧洲的第一次觉醒”的“加洛林文艺复兴”,它对西欧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作用。在当时查理曼帝国的辽阔疆域内,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传统几乎被破坏殆尽,人们大都目不识丁。查理曼大帝深切感到,靠武力征服得来的统一也许并不能带来长治久安;没有文化知识,就不能很好地管理国家,这偌大的帝国也就难以实现真正的统一。于是查理曼大帝在宫廷中办起了学校,培养人才。当时修道院兴办的学校最为普及,学校的课程分为两类,一类是所有学生都必须进修的基础课,即“七艺”;另一类是神学,旨在培养神职人员。这就是中世纪西欧学校的起源,这些学校的兴建为中世纪西欧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基础。查理曼还时常把学得最好的穷孩子提拔上来,授予较高职位,表现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精神,在他统治的46年中,法兰克的文化教育比过去几个世纪有了显著的提高。
虽然加洛林王朝的文艺复兴是短暂的,但它的意义非常重大、影响极其深远。它使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文化衰退过程发生了转折,出现了生机。一种崭新的欧洲文明在加洛林王朝的文艺复兴中生根了,它融合了罗马世界帝国的观念、希腊—罗马的理性遗产、基督教的思想以及日耳曼民族的习俗,为后世西欧中世纪中期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814年,因为武功而被后人尊称为查理曼(伟大的查理)的查理病逝于帝国首都亚琛。他生前积极推行军事改革,建立起严密的军队组织与指挥系统;根据地产数量规定服役人数和提供武器装备的数量;发展重装骑兵,组建攻坚队和后勤队,统一军队组织和作战原则;严明军纪;建立边防特区,构筑堡垒,驻兵屯粮;维修道路桥梁,保持边境与内地之间的交通联系等。其军事思想及改革措施在当时的欧洲颇有影响。
查理大帝去世后,他的儿子虔诚者路易继位,这是一个不理朝政,对政治和国家大事漠不关心的人,他最感兴趣的就是宗教,整天热衷于做弥撒,所以得了个“虔诚者”的绰号。他无心治理国家,王宫也成了他诵念经文、祈祷上帝的场所。王公贵族们见皇帝以“诵念经文、祈祷上帝”来“管理”国家,纷纷起来抢班夺权,帝国其他地区经常出现哗变和叛乱;路易的三个儿子也视老子无能,犯上作乱。路易感到国王的职责不胜重负,所以继位刚三年就把国土一块块地分给几个儿子去管理。
843年8月,加洛林帝国皇帝虔诚者路易的三个儿子在凡尔登(今法国东北部)签订分割国土的条约,根据条约,加洛林帝国一分为三。长子洛泰尔仍承袭帝号,并分得意大利中部和北部以及莱茵河和阿尔卑斯山以西,埃斯科(斯海尔德)河、默兹河、索恩河和罗讷河以东地区,称中法兰克王国(近代意大利的雏形);秃头查理分得洛泰尔领地以西地区,称西法兰克王国(后来的法兰西);另一个儿子日耳曼路易分得莱茵河以东地区,称东法兰克王国(现今德国的雏形)。
911年,康拉德一世成为东法兰克国王。在这位国王的努力下,东法兰克开始了向德意志的转变,而康拉德一世也被视为第一位德意志国王。962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加冕为“神圣罗马皇帝”,被认为是查理曼的“罗马皇帝”的合法继承人,这便是古德意志帝国,或称为第一帝国。事实上,这个正式命名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国家实际上连德意志和意大利都没有真正统一过,在历史上真正算不了什么,罗马帝国算是真正的衰落了。